理性看待智己汽车“虚假宣传”,可能有人带节奏
文/宝拉
近日,“智己汽车遭准车主维权”的话题冲上相关话题热榜,引起大范围的讨论。针对这件事,笔者认为应当理性看待,防止造成对自主品牌误伤。
智己汽车是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的高端智能化电动品牌,旗下的首款产品智己 L7与去年4月份正式亮相,“天使轮”限量3000辆在去年一售而空,而本次维权的车主正是当初极力支持的智己汽车的“天使轮”车主。
百位车主维权是为哪般?
据媒体,5月10日晚,超百名智己天使轮准车主发布联合声明维权,要求智己就 “电池容量虚假宣传”、“多项宣传配置未兑现”等五大问题作出进一步回应。
笔者看了该声明,可以概括为以下五大问题:①天使轮版权益被超越,稀缺席位不稀缺,车企有虚构稀缺权益的假象。②升级激光雷达和高阶能量电池的条件未明确。③配置表宣传93kWh电池容量与工信部登记不符。④车展发布会和广告宣传多项未兑现⑤官方APP社区管理混乱,车主被智己汽车产品经理嘲讽辱骂。
在声名中,车主希望智己高层管理团队能够给予正面积极的回应。智己汽车也针对此次车主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复。
官方回复有无问题?
智己的解释有一定的道理,关于权益和电池容量这两个问题,智己汽车的回复能够站得住脚。
首先来看第一个权益问题,在车主看来自身权益被智己集团客户的权益超越了。但是有稀缺就会有更稀缺,况且面对普通消费者“天使轮”的权益是稀缺的,同时智己汽车表示集团客户权益与天使轮/A轮用户权益并没有绑定关系,因此智己的解释能够行得通。
再来看电池容量问题,差异是由于不同标准而产生的。这方面的确是智己的宣传疏忽,但是最关键的实际电量和续航里程都是没有改变。智己汽车表示,宣传时按照“0.33C放电倍率”测试得到的电量值93度电。而申报则是按照“1C放电倍率”试得电量为90度电。在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及认可的情况下,智己汽车的解释也能站得住脚。
智己汽车针对其他问题也有回答,解释的比较清楚,而网上仍有很多不明就里的言论很有可能是带节奏。
谨防黄牛倒单带节奏
新能源市场持续火爆,在产能的限制下,新能源车型涨价和交付时间变长成为了趋势,于是在涨价潮、芯片短缺等因素下,就催生出了许多新能源黄牛。
黄牛会瞅准时机,以较低的价格提前“囤单”,然后凭借着交付时间靠前收割用户,而本次事件的主角智己汽车也早已被他们盯上。据调查,黄牛们很看好智己汽车的升值空间,由于此前智己汽车的优惠力度很大,所以黄牛很乐意多储存一些智己汽车的订单。
那么天使轮预售车主共有3000人,而这其中真正的车主又有多少人,黄牛又有多少人就很难说清楚。
“天使轮”的用户还未收到车,而权益之后可能没有之前抢手,这时候黄牛的订单可能就砸在了自己的手里,可能就会出来带节奏(当然不是说车主们的维权声名是假的),编造一些莫须有的事情扰乱消费者的视线,借此给品牌方施压,达到借此希望车企能够增加权益,让他们手中的订单不至于倒卖不出的目的。
写在最后:
在现在还仍是混乱的局面下,不管是车主还是旁观者,都应该静下心来,仔细辨别相关信息,切忌被黄牛党等利用。我相信会让买国货成为骄傲的中国消费者,更乐意见到的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不断强大,不愿意看到其落寞。而口诛笔伐很有可能就会埋没一个有价值的品牌,这真的是我们希望见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