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小時或按天計費 成都悄然興起陪診師
近年來,陪診服務在成都逐漸興起。陪看病、代取報告、代問診……按時或按天計費。
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空巢老人、行動不便者、異地就診患者等人群是陪診服務的主要對象。
不過陪診師作為一種新興職業(yè),準入門檻、服務流程、服務質(zhì)量、爭議解決等方面都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行業(yè)標準,因此陪診雙方都還需有點風險意識。
陪診故事
95后護士辭職當陪診師,4小時收費200元
5月30日中午12點,小涵早早來到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yī)院,等候下午需要陪診的客戶。
24歲的小涵原本是一名護士,在成都某醫(yī)院工作了三年。今年,她辭職做起了全職陪診師,“相比護士工作,陪診師工作時間更靈活”。
在醫(yī)院門口,小涵接到了本次陪診的客戶——一對來自甘肅的母女。因四歲半女兒扁桃體反復化膿,在當?shù)鼐歪t(yī)未見好轉(zhuǎn),種女士便帶著女兒來成都再瞧瞧。不熟悉本地環(huán)境,加之一個人帶著女兒看病不方便,種女士在網(wǎng)上找到了小涵。
就診前,種女士將需求、病癥等相關信息發(fā)給了小涵,小涵則告知了種女士一些注意事項,比如需要核酸檢測報告、行程碼,等等。
到了醫(yī)院,小涵引導母女倆來到兒科門診區(qū),幫助她們簽到,等待就診。
醫(yī)生開具了采血等檢查項目,但其中一項需要空腹進行,而小女孩已經(jīng)吃過了午飯。小涵向采血室確認,可在第二天一早再做檢查。種女士表示到時可自行前來。此次陪診到此結(jié)束。
小涵介紹,她做全職陪診師已有三個多月,目前客戶主要來自線上。她有一個小團隊,注冊了一個視頻賬號,目前有2.5萬粉絲。
“第一個月收入比較少,后來關注的人多了,客戶互相推薦,收入就上去了?!毙『f,在成都,陪診一般是200元/半天(4小時),全天400元。此外,還有代取報告、預約檢查、代開藥等服務,128元一次。
陪診不僅是幫助問診、取報告,還要受得了氣
31歲的小李是這行的“老人”了,他此前是一名健身教練,從事全職陪診工作已兩年。
小李介紹,他的客戶各個年齡段都有。陪診不僅僅是幫助問診、取報告等簡單事宜,還得有耐心,受得了氣。
小李說,有一次他陪診一名孕婦,當時對方心情很不好,說話也很沖,溝通后才得知對方和丈夫吵架了。盡管孕婦把氣撒在了自己身上,但他仍然細心做完了服務,陪診結(jié)束后,雙方還聊了許久,最后孕婦心情也慢慢緩和了下來。
還有一次,一名老人行動不便,預約了小李陪診。小李和同事開車將老人接到醫(yī)院,并全程用輪椅推著他就醫(yī)、做檢查,最后又將老人送回家。
陪診價格
月入過萬?夸張了,大部分月入僅幾千
網(wǎng)上有傳言陪診師常?!霸氯脒^萬”“日入過千”。在小李看來,這并非實際情況。他說,每個人單量不同,個別收入高的陪診師可能有一萬多元,但大部分月收入都在5000~7000元。通常情況下, 一個陪診師每天最多能完成一到兩單陪診服務,要是檢查多或病比較棘手,可能一天都弄不完一個病例。
而小麗的陪診業(yè)務剛起步,收費300元/天,半天150元?!耙婚_始一天接一單或兩三天才接一單,一個月也就一千多元收入?!钡嘈怕e累后,將來收入會提高。
小李還表示,陪診其實并不輕松。經(jīng)常凌晨5點過就得起床到醫(yī)院,一忙就是一整天。
小涵也表示,她只有在單量多的時候,曾經(jīng)月入過萬元,“那種取報告之類的簡單的單,一天可以接三四單,復雜一點的一天就只能接一單”,所以大部分陪診師月收入都只有七八千元左右。
陪診門檻
基本醫(yī)療知識+熟悉醫(yī)院流程+耐心會溝通
陪診師作為新興職業(yè),目前個人、團隊、企業(yè)等都開始入局。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陪診”,會出現(xiàn)多家提供陪診服務的平臺,百善優(yōu)家陪診便是其中之一。
百善優(yōu)家陪診相關負責人肖昌彬表示,他們公司是在2020年開始做陪診服務的,一開始主要通過熟人介紹、個人宣傳等方式經(jīng)營,但這種運營方式客源渠道狹窄,易發(fā)生陪診師私下接單,不利于公司發(fā)展,也不利于保障客戶權益?!耙虼私衲?月,公司開始平臺化運營,在線上打造了提供陪診服務的小程序,客戶可以直接在網(wǎng)上下單?!?/p>
記者看到,該平臺可提供全程陪診、代辦問診、代辦買藥、送取結(jié)果等多項服務,并注明了收費價格、服務內(nèi)容、流程等??蛻粼陬A約服務時需填寫陪診基本情況,并閱讀、確認《服務條款同意書》。
肖昌彬介紹,目前他們公司主要經(jīng)營成都本地市場,陪診師有十幾名。為保障服務質(zhì)量,每名陪診師一天派遣一至兩單。招聘的陪診師需是從事過大健康產(chǎn)業(yè)的人。此外,公司會定期進行流程化培訓、模擬演練,還會定期回訪。
相對于公司,個人陪診師或個體小團隊在安全保障和人員技能方面則稍顯不足。
有不少個人陪診師僅受“自由”或“高收入”吸引而加入該行業(yè),本身并不具備相關應急醫(yī)療技能儲備,陪診過程中如出現(xiàn)意外,往往僅憑一份“免責協(xié)議”。法律人士表示,這種情況下,雙方都可能面臨維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