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之:物理學家嚴濟慈
編者按:中央研究院成立于1928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集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為一體的國家科學研究院,直隸于南京國民政府,與教育部平行,代表中國與國際學術界對話,其在建院之初曾在體制上試圖模仿法國皇家科學院和蘇聯(lián)國家科學院。1935年中央研究院成立了中央研究院評議會。1947年5月16日,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在全國展開。1948年3月25日至28日召開的評議會第五次年會,經過分組審查、一次普選(67人)和四次補選(11+1+1+1),最終確定了81名中央研究院的首屆院士,本系列文章將介紹這些院士人生軌跡,本期介紹物理學家嚴濟慈。
科學大師嚴濟慈
嚴濟慈簡介
嚴濟慈,中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01年1月23日生于浙江東陽,1996年11月2日在北京去世。1923年畢業(yè)于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數理化部和東南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士學位。1925年在巴黎大學獲碩士學位。1927年獲法國國家科學博士學位。1927年起同時在上海大同大學、中國公學、暨南大學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學任教授。1928年起在巴黎大學光學研究所和法國科學院大電磁鐵實驗室從事科學研究。1931年起一直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兼鐳學研究所所長。1935-1938年當選為法國物理學會理事。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1949年后,歷任中國科學院辦公廳主任兼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東北分院院長,技術科學部主任,副院長,主席團執(zhí)行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校長,中國科技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和中國光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會副主任等職。曾任全國人大第三、第四、第五屆常委會委員,第六、第七屆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名譽主席。198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嚴濟慈是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的開創(chuàng)人之一,在壓電晶體學、光譜學、大氣物理學和應用光學等方面做出重要成果。他精確測定了居里壓電效應“反現象”,發(fā)現了光雙折射效應;系統(tǒng)研究了水晶圓柱體施加扭力起電現象,發(fā)現水晶扭電定律;深入研究了堿金屬蒸氣等光譜,發(fā)現軸向對稱的分子有效截面數值和費米一萊因斯伯格方程不符,并為原子物理學中的斯塔克效應等提供了豐富的實驗證明;在大氣物理學的臭氧層測試研究中,他精確測定了臭氧紫外吸收系數,被世界各國氣象學家使用達30年之久;他還研究了壓力對照相乳膠感光性能的影響,發(fā)現壓力能減弱乳膠感光性能??谷諔?zhàn)爭期間,嚴濟慈在昆明領導開展應用光學研究,研制成大批軍用、醫(yī)用光學儀器設備,并被授予勝利勛章。
嚴濟慈曾在法、美、英、德等國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53篇,1986年匯集出版了《嚴濟慈科學論文集》。他還編著了從初中到大學的10種數學、物理教科書,如《初中算術》、《幾何證題法》、《普通物理學》、《高中物理學》、《初中物理學》、《熱力學第一和第二定律》、《電磁學》等,培育了中國幾代科技人才和許多科學家,為中國科學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年獲得三張大學主科文憑
1918年秋,嚴濟慈告別故鄉(xiāng)的小山村,告別父耕母織的貧困農民家庭,走進了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大門。五年苦讀,他同時拿到南京高師和東南大學文憑??茖W救國的夢想促使他畢業(yè)后,于1923年用編寫《初中算術》和《幾何證題法》兩本書的稿費及師友資助的一筆錢,乘船負笈赴法留學。
在巴黎,嚴濟慈和同行的未婚妻張宗英無暇去領略埃菲爾鐵塔的壯觀,也不知凡爾賽宮是怎樣的豪華,甚至沒跨過景色誘人的塞納河橋一步,只是一門心思求學。夏季考試來臨,古爾薩教授主考的微積分考試,他獲得通過;在夏爾·法布里教授主考的普通物理學考試中,他取得最好成績;在蒙特爾教授主考的理論力學考場,他同樣獲得成功。就這樣,嚴濟慈以勤奮和聰穎在一年中取得三張主科文憑,獲巴黎大學數理碩士學位,一時成為美談。
主持物理考試的法布里,是“法布里干涉儀”的發(fā)明者,是享譽法國的著名物理學家,他對嚴濟慈非常器重。不久,嚴濟慈走進法布里的實驗室,從事一種稱為壓電效應的研究。法布里給他的博士論文題目是《石英在電場下的形變》,這是長達40年無人解決的難題。嚴濟慈樂意地接受了。通過百折不撓的努力,他進行一次次實驗,攻克一道道難關,博士論文終于寫成。法布里非常滿意,在法國科學院例會上向全體與會院士興奮地宣讀了嚴濟慈的論文。1927年6月,嚴濟慈成為第一個獲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的中國人。次日,《巴黎晨報》報道此事,嚴濟慈又一次在巴黎引起轟動。多年之后,在北京東興樓飯莊的一次宴會上,剛從巴黎游歷回國的胡適先生感慨地說:“巴黎為燈紅酒綠之地,哪里能讀書?”在座的嚴濟慈接上話茬:“你的話不錯,但我要補充一句,也只有在巴黎讀書的人,才是真正能讀書的人?!焙m一聽語塞,立即起身,雙手作揖,歉意中含有欽佩。
“旗開得勝”---居里夫人的祝福
在留學法國的日子里,嚴濟慈與居里夫人及其女兒、女婿約里奧·居里夫婦有過多次交往并得到他們的幫助。居里夫婦1904年因發(fā)現兩種新元素棗釙和鐳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巴黎大學聘居里為教授,居里夫人為他的實驗室主任。不幸的是,居里1906年死于車禍。39歲的居里夫人毅然繼承居里生前未盡的事業(yè)。1911年,居里夫人以制成金屬純鐳獲諾貝爾化學獎。后來,居里夫人建成鐳學研究所,與其女兒和女婿約里奧·居里夫婦因發(fā)現人工放射性而獲得193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居里夫人一家四人三次獲諾貝爾獎,在世界科學史上創(chuàng)造了奇跡。
嚴濟慈在巴黎大學留學期間,他的博士論文就是精確測定居里和他哥哥雅克·居里發(fā)現的壓電效應的反現象的系數。1925年,嚴濟慈來到居里夫人實驗室,向她借用居里早年用過的石英晶體片。居里夫人在實驗室熱情接待了他,并帶他到小花園里,他們在草坪中綠色長椅上進行了長談。嚴濟慈經過一年來的摸索和實驗,終于攻克難題并獲博士學位。
1928年底,嚴濟慈再次赴法,他曾到居里夫人的實驗室工作一段時間。居里夫人剛好買到一架顯微光度計,她請嚴濟慈幫助安裝調試并做測量工作。當1930年嚴濟慈離開巴黎回國前,居里夫人送他放射性氯化鉛,以支持在中國開展放射學研究。1931年3月,嚴濟慈為在北平籌建鐳學研究所給居里夫人寫信求教,居里夫人隨即回信,祝愿籌建中的鐳學研究所“旗開得勝,并逐步發(fā)展成為一個重要的鐳學研究所。
1935年,嚴濟慈和約里奧·居里一起被選為法國物理學會理事。嚴濟慈先后將鄭大章推薦給居里夫人作博士生,將鐘盛標、錢三強推薦到約里奧·居里夫婦實驗室工作,他們后來都成為我國著名科學家。
為紀念與居里夫人及其女兒、女婿的交往,贊頌居里夫婦獻身科學的崇高品德和巨大貢獻,嚴濟慈曾飽蘸情感撰寫出《居里和居里夫人》一書。
“表演“與“掌握”